• ISSN 2096-4900
  • CN 23-1603/S
  • 主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主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在线办公系统
访问统计
当期目录
2022年 5卷 2期 出版日期:2022-06-01
研究论文
曾 丽,胡勐鸿

【目的】为雪松园林植物造景和优化种植结构,合理配置物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白三叶、草地早熟禾、红三叶等 3 种北方常见园林植物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雪松针叶浸提液 4 种浓度(0.025、0.05、0.075 和 0.10 g·mL-1)对 3 种草坪草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清水(0.00 g·mL-1)处理作为对照。数据采用 spss16.0 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多重比较(Duncan)。【结果】不同浓度雪松针叶浸提液对白三叶、红三叶、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胚根和苗高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 0.05),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呈增强的趋势,当浓度达到 0.075 g·mL-1 时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停止,红三叶和草地早熟禾胚根和幼苗生长也停止,当浓度等于 0.10 g·mL-1 时抑制了红三叶和草地早熟种子萌发,化感指数的绝对值最大,抑制作用达到最大。而且随浓度的增加综合化感指数的绝对值也随之增大。【结论】雪松针叶浸提液是导致林下植被稀少的主要化感物质,本研究结论对雪松绿化和园林造景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具有参考价值。

2022 Vol. 5 (2): 1-7 [摘要]( 6 HTML (1 KB)  PDF (901 KB)  ( 398 )

张 华,魏江生,李 航,陈翔宇

【目的】探究我国大兴安岭南段不同坡向蒙古栎林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特征,深入认识该地区的蒙古 栎林下土壤养分循环规律,为维持半干旱区蒙古栎次生林的生态稳定和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赛罕乌拉 森林生态站境内的阴坡、半阳坡、阳坡蒙古栎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坡向 0 ~ 20 cm、20 ~ 40 cm、 40 ~ 60 cm 三个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阴坡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高 于半阳坡及阳坡,而土壤全磷含量在三种坡向间无显著差异。各采样区的土壤养分水平均呈表层土壤> 底层土壤的 变化趋势。(2)0 ~ 20 cm,20 ~ 40 cm,40 ~ 60 cm 三个土层土壤碳氮比均为阳坡显著大于阴坡及半阳坡,阴坡 各土层土壤碳磷比均显著高于半阳坡及阳坡,阴坡、半阳坡及阳坡土壤氮磷比在三个土层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3) 3 种坡向土壤有机碳均与全氮、C/P、N/P 呈现极显著正相关;阴坡及半阳坡土壤全氮含量与 C/P、N/P 呈现极显著正 相关;阳坡土壤全氮含量与全磷、C/P、N/P 呈现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兴安岭南段不同坡向蒙古 栎次生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阴坡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优于半阳坡及阳坡。

2022 Vol. 5 (2): 8-12 [摘要]( 5 HTML (1 KB)  PDF (899 KB)  ( 307 )

王剑南,班增国,丛日征,郑 鑫

【目的】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林火干扰,但林火发生时不同林型土壤发生的实际情况、 火后土壤有机碳(SOC)和同位素碳 13C 的变化规律仍不甚清楚,本文主要分析了寒温带典型林分火后 SOC 及其同位 素碳 13C 变化特征,以期为火烧迹地恢复及土壤碳循环、碳周转过程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大兴安岭呼中 林业局选取 4 块火烧迹地建立样地,测定并分析火烧迹地不同区域(中心区、边缘区和未过火林分)SOC 含量、土 壤 δ13C 值,并利用不同温度(60 ℃,120 ℃,180 ℃,240 ℃)热处理未过火林分土壤,分析不同温度下 SOC 及 δ13C 值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模拟火干扰下四种林型 SOC 含量均随着温度升高未发生显著变化。模拟温度不高于 180 ℃时,土壤 δ13C 值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而模拟温度在 180 ℃至 240 ℃之间时土壤 δ13C 值升高。而实际火干扰下, 与未过火区相比,四组林型边缘区 SOC 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中心区 SOC 含量则显著降低( P < 0.05),两组落叶松 - 偃松混交林边缘区土壤 δ13C 值显著升高( P < 0.05),而其余两组样地边缘区土壤 δ13C 值则无显著变化,除以偃松 为主的落叶松 - 偃松混交林外,其余三组样地中心区土壤 δ13C 值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综上所述,较高的土壤温 度可以显著改变土壤中 SOC 的储存量以及土壤 δ13C 值( P < 0.05),火后 SOC 含量及其碳同位素 13C 的变化则是由 立地条件等多方因素影响。

2022 Vol. 5 (2): 13-18 [摘要]( 3 HTML (1 KB)  PDF (820 KB)  ( 342 )

吴红雪

【目的】开展沙漠 - 绿洲过渡带天然灌丛滞尘研究,为区域防风固沙树种选择与配置和绿洲防护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叶片和室内水洗过滤,对乌兰布和沙漠 - 绿洲过渡带 2 种阔叶灌木(白刺和沙冬青)的叶片滞尘量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从绿洲到沙漠,2 种灌丛变小、植株变矮、枝条和叶片数量减少、叶面积变小。同一样地中,白刺单叶和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均显著低于沙冬青( P < 0.01),而白刺灌丛单丛叶片滞尘量与单个样方内灌丛总滞尘量均显著高于沙冬青灌丛( P < 0.01)。从绿洲到沙漠,2 种灌丛的单叶滞尘量和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均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结论】不同样地条件影响灌丛滞尘量;同一样地条件下由于 2 种灌丛植物体特征、叶片特征存在差异而使 2 者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

2022 Vol. 5 (2): 19-25 [摘要]( 3 HTML (1 KB)  PDF (6833 KB)  ( 318 )

王黎梅,赵金花,李青丰

【目的】确定五角枫种子休眠类型,探索有效解除其休眠的方法,筛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并评价其抗旱能力, 同时探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幼苗建植过程,以期为其有性扩繁体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五角枫种子为试验材料, 研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休眠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特性,用不同清水浸种时间、不同浓度 GA3 溶液和不同层积天数 进行打破休眠处理,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及水势条件,以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分 析不同田间持水量下幼苗存活和形态特征。【结果】五角枫种子的吸水率随浸种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表明种皮透 水性良好,不存在吸水障碍;分别采用清水浸种 24 h、48 h 和 100 mg·L-1、300 mg·L-1 的 GA3 溶液浸种均不能解除 种子休眠;采用 4℃层积 40 d 处理五角枫种子能促进生理后熟,具有效解除其休眠的作用;破除休眠后的五角枫种 子萌发范围广泛,最适萌发温度为恒温 20℃;五角枫种子在各水势条件下可正常萌发,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忍耐力; 五角枫幼苗的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升高,均受到相应程度的抑制,其幼苗建植最适宜水分条件为达到田间持水 量的 80%。【结论】本研究提出的以五角枫种子萌发和幼苗培育为主题的有性扩繁技术体系,为进一步扩大其种苗 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2022 Vol. 5 (2): 26-31 [摘要]( 3 HTML (1 KB)  PDF (1000 KB)  ( 332 )

梅阿军,王诗丰,季旭勇,沈苏军

【目的】为提高南方红豆杉的育苗质量,缓解野生红豆杉资源保护的压力。【方法】试验以赤霉素(GA3)作为外源激素,设置 5 mg·L-1(G1)、15 mg·L-1(G2)、25 mg·L-1(G3)、35 mg·L-1(G4)和 45 mg·L-1(G5)5 个质量浓度梯度,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南方红豆杉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合理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红豆杉插穗,能够显著提高扦插的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试验条件下以 G3 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处理相比,成活率增加了85.77%、根系活力增加了 49.09%、壮苗指数增加了 46.45%,并显著促进了苗高、地径和根系的生长,增加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结论】利用 25 mg·L-1 的赤霉素处理红豆杉插穗可以在南方红豆杉育苗中推广应用。

2022 Vol. 5 (2): 32-35 [摘要]( 1 HTML (1 KB)  PDF (872 KB)  ( 232 )

综合评述
李青辉,孙向宁,茹 豪

天然更新是森林演替的复杂的生态学过程,从母树结种、种子传播、种子发芽到幼苗生长的过程中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栓皮栎天然次生林以萌生为主,大多为退化林分类型,退化原因不明,其中实生苗更新难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总结了栓皮栎天然更新的影响因素,如立地条件、种子因素、子叶缺失和枯落物等。以期为栓皮栎天然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栓皮栎林分健康稳定生长。

2022 Vol. 5 (2): 36-38 [摘要]( 4 HTML (1 KB)  PDF (789 KB)  ( 355 )

问题讨论
张 宇,秦媛媛,张 科,白 宇

榆林市沿黄土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沿黄土石山区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构建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的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已是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榆林市沿黄土石山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和产业发展建议。沿黄土石山区的发展需立足生态保护治理,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建设生态富民体系,建设生态景观廊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一轴两区多点”布局林业景观生态建设,织密织厚沿黄生态带,实现沿黄轴线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022 Vol. 5 (2): 39-43 [摘要]( 1 HTML (1 KB)  PDF (775 KB)  ( 368 )

孙天洪

根据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森林调查工作规划及有关要求,按照上级下达的森林调查任务,对森林可燃物调查完成情况、赴黑河和密山地区开展林业工程设计完成情况、使用林地完成情况、补植补造、常规造林、样品采样、林业占地的调查及使用林地调查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林业森林调查。以对外承揽林业工程调查项目为契机,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有发展理念和机制与现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线调查员掌握专业的新调查项目以及新规定要求的学习能力不强、薪酬分配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对外调查尚在浅水区、虽出战未能远征、技术人才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充实、现有管理人员及外业调查人员年龄偏大、现有人员年龄结构明显偏高,内业编制需要有擅长计算机等专业技能的年富力强的技术人员,目前森调队伍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调查队伍存在潜在危机,影响森调持续发展的后劲等情况,提出建议并采取相应措施,借助外力寻求林业工程调查项目合作是当前森调队伍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的经济政策十分有利于对外开展林业调查工作,实现增效创收。不断增强森林调查业务工作创新意识,积极探索,规范管理机制,引进人才,保持稳定,加强培训,从而提高森调工作效率。

2022 Vol. 5 (2): 44-47 [摘要]( 0 HTML (1 KB)  PDF (731 KB)  ( 299 )

赵 彬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在经济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林业有害生物增加,林业资源在不断减少,相对于人们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为此,以保护林业生态资源为目标的封山育林工程相继启动。封山育林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着眼于以育林为基础的林业生态工程。但由于地区发展状况不平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差距大等因素,群众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在实施封山育林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封山育林的效果难以在短期内呈现,并受到一些质疑,此现象很不利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进行探讨,阐述封山育林的优点、方式以及适用对象,对封山育林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封山育林的优化应用策略,以期为林业工作者提供帮助。

2022 Vol. 5 (2): 48-50 [摘要]( 7 HTML (1 KB)  PDF (729 KB)  ( 328 )

宁国玮

森林是我国的主要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延续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尤为重要。而林政资源管理就是针对森林资源保护和流通所开展的监督管理过程,该过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行为。通过强化林政资源管理,可使各种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从而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但就辽宁省而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林政资源管理的进程中,尤其是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阐述了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辽宁省林政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辽宁省林政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及提高林政管理水平的对策。

2022 Vol. 5 (2): 51-53 [摘要]( 2 HTML (1 KB)  PDF (700 KB)  ( 262 )

吴 颖

森林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消除噪声、杀灭细菌等功能。然而现阶段,由于全球环境变化日益严重的影响,森林病虫害呈现加重趋势,并且存在着危害面积大、发生频率高及常发性和偶发性特点,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森林价值和效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加大对森林植被的保护,重视森林植被作为生物病虫害防治的物种库和基因库的地位。大力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切实保证植物稳定生长。文章针对森林植被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机理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原则、森林植被生物防治的物质基础、森林植被病虫害的成因、特点及危害,以及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机理的研究,论述了森林植被属于人类研究与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的基因库。

2022 Vol. 5 (2): 54-56 [摘要]( 1 HTML (1 KB)  PDF (699 KB)  ( 304 )

高溢鸿

林政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之一,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我国的林业生产关系得到调整,森林资源和森林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在森林资源保护领域中,林政资源管理作为林业的执法部门,其整体工作体系、内容以及要求也出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发展。保护好森林资源,保障林农利益和维持林区稳定仍是林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在对林政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贯彻政府部门的林业资源保护政策,并且要全方位执法,同时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在新时期开展林政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和林政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

2022 Vol. 5 (2): 57-59 [摘要]( 0 HTML (1 KB)  PDF (700 KB)  ( 327 )

研究简报
孙天洪

根据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督、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工作方针,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进一步了解松材线虫病知识及危害、针对大兴安岭地区常见的有害生物种类、以及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作用及意义,提高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范意识,对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人为调运带疫松木制品传播,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防控工作的预防,切实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了解、人人参与防御,共同防范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的严重危害性和开展预防除治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微波站等信号发射塔、高压线、近年来新建在建的防火瞭望塔、建设项目及城镇周边松林进行 GPS 定点,拍摄图片,并将照片进行编号,做好巡查记录,发挥桥梁木集中地作用,进行病虫害防控。

2022 Vol. 5 (2): 60-62 [摘要]( 4 HTML (1 KB)  PDF (743 KB)  ( 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