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2096-4900
  • CN 23-1603/S
  • 主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主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在线办公系统
访问统计
当期目录
2021年 4卷 2期 出版日期:2021-07-02
综合评述
杨海涵,王治炜,杨静莉

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是指植物体细胞在可控条件下不经过受精而发生与合子胚胎发生过程类似的途径培育新植物个体的再生技术。目前在园林绿化、造林工程、林木遗传育种、生理性研究等方面对于松科树种优质种质资源、实验材料的需求较大。与松科树种传统的繁殖手段相比,其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不仅繁殖系数更高、遗传稳定性更强,还具有极高的同步萌发率,能在短期内提供大量高品质、遗传稳定、适应性强的再生植株。有发展为未来松科树种工厂化育苗的潜力,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松科树种中繁殖系数低树种、遗传稳定性差树种遗传改良水平的提升,提高松科树种育种效率,对于解决目前松科树种优质种源稀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松科树种体胚发生的研究进展。针对体胚发生所经历的4个阶段,分别从品种与基因型、外植体、培养条件、继代培养方式、外源激素 5 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其对于松科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影响;同时以体胚发生过程中外源激素施用情况的变化与植株合子胚成熟时体内的生理变化为切入点,创新性地将体胚发生过程与合子胚发育过程联系起来,并对未来松科树种体胚发生条件的探索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推动松科树种体细胞胚胎再生理论发展与技术创新。

2021 Vol. 4 (2): 1-7 [摘要]( 1 HTML (1 KB)  PDF (864 KB)  ( 481 )

于世勇,史绍林

全球变化是指地球生态系统受自然和人为影响所导致的各种全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下的变化过程。本文介 绍了全球变化的内容即:全球变暖、 CO2 浓度变化、 N 沉降的变化、土地利用格局等 4 个主要因子的变化,这些变 化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物候变化和生物入侵方面的影响。物 候变化中最主要的表现为植物生长季长度随着近来气温的升高而延长,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生物入 侵一方面会使现有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差,抵御灾害、外来生物的抗性弱化。另一个方面,促进外来生物排挤乡土 种。全球变化间接的影响表现在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方面。全球变化将导致森林火险期延长,出现潜在极端火行 为的天数增多,森林火灾更加严重。同样,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种间关系改变、害虫种类增多,病虫害发育速度增 加,繁殖代数增加病虫害的分布和危害范围扩大。因此全球变化已经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呼吁政府、 学术界和各种民间团体应高度关注此问题。

2021 Vol. 4 (2): 8-12 [摘要]( 1 HTML (1 KB)  PDF (769 KB)  ( 630 )

黄 艳,叶天一.,杜 阳.,丛日征.,杨 兰,何 山,王晓红.*

冻土是地球陆地表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子,分布非常广泛且具有独特的水热特性,是一种极其宝贵的 自然资源。受气候变暖和森林采伐等强烈人为活动影响,大部分多年冻土已经开始退化,主要表现为冻土南界不断 北移,由南向北逐步消退、总面积不断减少,冻土厚度变薄、最大季节融化深度增大、融区扩大以及多年岛状冻土 消失等。冻土微生物在冻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全球气候变化。本文 综述了冻土的分布及其退化概况、冻土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以及冻土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响应,旨在为研究冻土及微 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2021 Vol. 4 (2): 13-18 [摘要]( 1 HTML (1 KB)  PDF (767 KB)  ( 603 )

研究论文
马 媛,刘 芳,*,郝玉光,蔺方春,刘宇婷,刘亚楠,杨 战,王嘉鹏

【目的】目前,针对乌兰布和整个沙漠中的所有植被群落的结构以及多样性的分析报道较少,通过探究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与阴山北麓植物的种类、数量、结构变化以及多样性法则,为乌兰布和沙漠有效利用植被资源以及调节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选取乌兰布和沙漠 9个典型植物群落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盖度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Simpson 多样性指数表示为白刺>油蒿>红砂>沙米>画眉草>雾冰藜>骆驼蓬>虎尾草>三芒草;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出灌木群落>草本群落。灌木群落地上生物量(1.02 ~ 3.82 kg·m-2)显著大于草本群落(0.22 ~ 0.73kg·m-2)。灌木群落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白刺地上生物量最大,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表现为沙米>虎尾草>骆驼蓬>三芒草>雾冰藜>画眉草。不同物种植被盖度均存在差异,油蒿群落植被盖度覆盖度最高,三芒草最低。【结论】乌兰布和沙漠中沙漠区环境复杂,从东向西跨越了从草原化荒漠向荒漠化草原的过渡,植物种类的组成多样化,但结构较为单一。研究结果为明确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与阴山北麓植被生长特性以及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义。

2021 Vol. 4 (2): 19-24 [摘要]( 13 HTML (1 KB)  PDF (1032 KB)  ( 549 )

赵 酌,王立中,李慧仁,韦昌雷,赵厚坤,肖 杰

【目的】为了研究林火对于植被火后天然更新群落特征的影响。以寒温带多年冻土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后 6 年及火后 14 年植被天然更新群落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对燃烧生物量和物种重要值的计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经过轻、中、重度火烧后,火烧迹地的植被天然更新均主要以白桦、山杨等先锋树种更新为主。火烧迹地逐渐形成以小叶章和柳叶菜科为主的草本群落、以土庄绣线菊为主的灌木群落;在相同火烧程度下,火烧 14 年后的植被天然更新较火烧 6 年相比更趋于天然更新。【结论】森林火灾较重的区域,由于植被被完全破坏,导致土壤裸露,失去植物层的保护,影响了永冻土稳定性和持久性,导致冻土退化,森林发生次生演替,延长形成针叶林时间。森林作为该研究区域的基质景观,森林群落的退化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环境。

2021 Vol. 4 (2): 25-31 [摘要]( 2 HTML (1 KB)  PDF (2273 KB)  ( 532 )

韦 睿,罗玉亮,兰 岚,于宏影,裴晓娜,刘亭亭

【目的】通过调查测定黑龙江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 4 年生截顶母树松塔种实性状差异,从无性系、种源地、截顶处理 3 个层面分析樟子松产种量及种实品质的差异来源,为今后的樟子松种子园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樟子松种子园的实验区域内随机选取 32 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各抽选 3 ~ 4 棵截顶植株及 3 ~ 4 棵未截顶植株进行全株取塔,然后每个无性系号按照截顶与否分别混样。在每个混合样本中随机抽选 12 个松塔带回实验室自然晾干,按标号称取散落种子干重及散种后松塔壳干重。所有参试松塔按不同无性系号及截顶处理与否各随机抽选 3 个松塔测定最下张开圈鳞盾长、宽、厚,进一步在每个已测定鳞盾性状的松塔中抽选 4 粒种子,测定其种翅长、宽及除翅种子长、宽。【结果】通过 t 检验结果可知截顶植株最下张开圈鳞盾高及厚度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种子干重显著低于对照组。按不同无性系及种源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差异极显著,进一步进行 Tukey 多重比较可知 420、 79 071 无性系种翅及除翅种子测定结果分布于较大的前两分组,从种源地比较结果可知塔河种源地种子及松塔壳干重均显著高于其它种源。【结论】本研究表明截顶处理会影响樟子松母树的种实性状,采穗于塔河种源地的母树种实性状优异, 420 及 79 071 无性系是本研究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在下一步实验中应着重对来自优良种源及无性系母树进行截顶研究,从而降低采种成本,提高产种品质。

2021 Vol. 4 (2): 32-36 [摘要]( 1 HTML (1 KB)  PDF (3068 KB)  ( 339 )

杜鹏飞,李明文

【目的】对黑龙江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树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调查该森林群落类型的树种组成及个体数量,研究群落生物多样性、结构特征,掌握其中的规律性,为保护区的森林恢复实施、保护利用、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保护区内自然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永久固定观测样地调查,分析其树种组成和特征、相对重要值、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群落结构。【结果】(1)本研究样地个体数最多的为松科、桦木科,2 科类的物种个体占样地内总个体数的 84.50%。鱼鳞云杉、白桦、红松为建群树种。鱼鳞云杉在本研究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建群树种在样地内的空间分布受到环境因素、植物生物学因素的多方面的影响所形成。(2)Gleason 丰富度指数为 1.09,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为 1.76,Simpson 多样性指数为 0.8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 0.76。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红松阔叶混交林单位面积乔木植株数量较多,物种多样性较好,乔木树种较多,但是各树种单位面积分布不均匀,个体数量之间也相差较大。(3)从整个样地树高阶和径阶分布来看,随着树高阶的加大,白桦、枫桦、山杨大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鱼鳞云杉、红松、椴树大体上呈现双峰曲线的趋势;个体数量前 6 的树种的直径阶分布,随着直径阶的加大,大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该群落处于中幼龄林期,自然更新状况良好。【结论】红松阔叶混交林处于顶极群落阶段,建群种为鱼鳞云杉、白桦、红松,说明该群落幼龄的鱼鳞云杉较多,鱼鳞云杉自然更新良好,建群作用能够稳定发挥;红松树高≤ 8 m 个体数量仅次于鱼鳞云杉,随着群落的演替,没有其他特殊情况发生的条件下,红松会逐渐取代白桦,成为该群落的主要树种。

2021 Vol. 4 (2): 38-43 [摘要]( 1 HTML (1 KB)  PDF (1390 KB)  ( 398 )

刘 庚,陈士刚,才巨峰,秦彩云,董晓刚,陶 晶

【目的】为探讨盐碱胁迫条件下沙枣幼苗的生长与光合特性,以掌握沙枣苗期不同胁迫条件下的抗逆性,为培育沙枣耐盐碱品种和改进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 1 年生长势较一致的沙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并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共分 4 个试验组和 1 个对照组,以 200 mmol· L-1、 pH 8.07 ~ 10.29 的碱性复合盐为处理,对照用清水处理。 6 个试验周期后对其生长指标与光合特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相同 Na+ 浓度的碱性复合盐胁迫条件下,沙枣幼苗的光合参数出现明显变化,其净光合速率( A)、蒸腾速率( E)、气孔导度( gsw)分别随胁迫处理 pH 值升高而下降,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新梢生长量下降明显;在 Ph 值达到 8.67 以后,随着 NaHCO3、 Na2CO3 比例增加,生长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 3 个生长指标与净光合速率( A)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并且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 P < 0.05)。通过光和特性与生长指标的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随着 pH 值的升高,碱性复合盐对沙枣苗期的胁迫程度增强。【结论】在相同 Na+ 浓度碱性复合盐胁迫条件下,盐碱胁迫效应显著。在本试验范围内, 200 mmol· L-1 的碱性复合盐不同处理条件下,随着处理组 pH 的增大,生长与光合指标呈下降趋势;当 pH 值升至 8.67 以后,各生长指标下降明显,从而说明了高 pH 碱性复合盐胁迫条件下,沙枣幼苗对盐的耐受程度强于碱,但碱性盐胁迫更强。

2021 Vol. 4 (2): 44-47 [摘要]( 0 HTML (1 KB)  PDF (1893 KB)  ( 432 )

王思瑶,于宏影,丛日征,闫晓娜,裴晓娜

【目的】寻找偃松种子萌发过程的内参基因,为研究偃松种子萌发过程提供必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丰富偃松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偃松种子萌发 RNA-Seq 数据筛选偃松部分常用内参基因,根据内参基因选用标准并利用 NCBI 网站进行进一步筛选。【结果】筛选得到 6 种传统的内参基因,分别为 eIF 、 RPS3、 TBP、 EF-1α、 ACT、GAPDH。根据实验室前期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此过程中稳定表达。【结论】找到了偃松种子萌发过程中的部分内参基因,但其表达趋势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2021 Vol. 4 (2): 48-53 [摘要]( 1 HTML (1 KB)  PDF  (0 KB)  ( 119 )

问题讨论
潘浩

铁岭县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通过采取政府积极引导、政策资金扶持、典型示范带动、科学技术注入、品牌战略推进、龙头建设牵动等有效措施,使林业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林业产值达6亿元。切实增加了林农收入,带动了其他林业产业的大发展。文章针对铁岭县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及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情况进 行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特色经济林总体发展成效、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旨在促进林业产业向多元化、规模化、精深化发展,以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2021 Vol. 4 (2): 54-55 [摘要]( 0 HTML (1 KB)  PDF (741 KB)  ( 343 )

李润荣

营造林工程是林业经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带动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高营造林的质量,可有效推动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而生态环境却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 现代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例如沙尘暴、泥石流、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阻碍。而营造林能够从根源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有计划地营造树林能够帮助抵御沙尘暴、减缓水土流失等问题,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为此,近年来各种林业工程被国家大力推广,在解决生态问题的同时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营造林工程中,营造林的质量是关键,而对于营造林质量的考量与核实主要通过自查和验收来完成,并且为之后的统计和评估流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 在目前的营造林项目中的自查和验收,依然存在一些瑕疵,发现诸多问题,如验收不认真等现象。营造林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功能性特点,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种植种类,都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地理、设计因素等。本文首先阐述了提高营造林质量的意义,分析了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对策,由此为新时期营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2021 Vol. 4 (2): 56-59 [摘要]( 3 HTML (1 KB)  PDF (709 KB)  ( 314 )

战航

落叶松是我国林业的重要树种,因其抗寒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在东北地区大面积培育,近年来已在森林发展中形成较高的覆盖率。虽然落叶松的生命力比较顽强,但仍难免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落叶松幼苗培育阶段是病虫害发展比较严重的时期,对落叶松的幼苗发育会造成严重影响和制约。为此,本文针对东北落叶松幼苗培育阶段 主要病虫害防治及培育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培育要点。

2021 Vol. 4 (2): 60-62 [摘要]( 2 HTML (1 KB)  PDF (714 KB)  ( 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