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2096-4900
  • CN 23-1603/S
  • 主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主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在线办公系统
访问统计
当期目录
2019年 2卷 2期 出版日期:2019-06-28
研究论文
刘 润,王 兵,牛 香,宋庆丰

【目的】在辽宁省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青山绿山工程实施以后,量化研究2006 — 2014 年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变化情况。为辽宁省森林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0 和2014 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连续观测,对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森林游憩、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木积累营养物质8 项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揭示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结果】经研究辽宁省2006、2010 和2014 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2 591.72 亿元、3 723.48 亿元和4 834.34 亿元;2014 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环境>保育土壤>森林游憩>森林防护>林木营养积累;其中与2010 年相比,年均增长率最大的森林游憩是2010 年的13.24 倍,为82.1 亿元,其次是净化空气环境增长了329.44 亿元,年均增长了82.36 亿元,年均净增长率为52.94%。【结论】2006、2010 和2014 年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 项服务的价值比例均超过50%,而林木营养积累、涵养水源等几项所占比较低;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蕴含着巨大的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9 Vol. 2 (2): 1-6 [摘要]( 1 HTML (1 KB)  PDF (1821 KB)  ( 592 )

李斯雯,赵华晨,高 菲,高 雷,王明哲,崔晓阳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森林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碳固存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次生演替是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方法】本文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为例,通过严格的样地对比途径,研究了两种林型土壤中有机碳库大小及其剖面分布差异,旨在探讨次生演替对温带森林土壤碳源汇效应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杨桦次生林比原始阔叶红松林在表层和亚表层(0 ~ 20 cm)土壤积累了更多的有机碳,而在深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无显著差异,表明林型或次生演替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仅限于表层和亚表层。两种林型5 ~ 10 cm 与0 ~ 5 cm 土层、10 ~ 20 cm 与5 ~ 10 cm 土层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但杨桦次生林上部土层对下部土层的决定系数(R2)明显高于阔叶红松林,即杨桦次生林上部土层有机碳含量对下部土层的影响比原始阔叶红松林更明显。【结论】土壤动物活动和土壤环境改变所致根系分布变化可能是次生演替引起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重要原因;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尚有待研究。

2019 Vol. 2 (2): 7-10 [摘要]( 4 HTML (1 KB)  PDF (919 KB)  ( 640 )

.韩大校,王 烁,丛日征,申方圆,王千雪

【目的】通过分析抚远地区蒙古栎林的结构参数,了解和分析蒙古栎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期为抚远地区蒙古栎林的抚育经营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以抚远地区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建立2 个50 m×50 m 的固定样地,测量并利用固定样地内树木的坐标、胸径、树种、冠幅,计算蒙古栎林的结构参数角尺度(Uniform angle index)、大小比数(Dominance)、混交度(Mingling)、密集度(Crowding),同时将4 个参数进行两两组合,进行二元分布特征分析,了解蒙古栎林林木的群落结构。【结果】样地1 表现为随机分布格局,径级分布为倒“J”型分布。样地2 表现为均匀分布格局,径级分布为正态分布。蒙古栎林中大多数树木为随机分布,大多数优势树木呈密集状态并且周围是同种林木竞争。两块样地的主要差异在于林木的混交度。样地1 的混交度比样地2 更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以更有效的促进森林发展,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定森林经营措施。此外,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利用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与生境相结合,探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森林结构和森林生长的影响。

2019 Vol. 2 (2): 11-17 [摘要]( 3 HTML (1 KB)  PDF (6604 KB)  ( 667 )

周卓玲,裴会明,沙 红,刘学东,杜 坤

【目的】了解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种群的数量特征、生存状态,分析过去种群受干扰状态、致危的主因,预测未来的种群动态,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种群保护、天然恢复和人工回归引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小陇山林区的6 个种群的庙台槭单株,逐一进行GPS 定位和生长指标测定,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和死亡曲线,分析种群动态。【结果】李子白音、观音纸庙沟、党川冷水泉种群Ⅰ、Ⅱ、Ⅲ级株数之和占种群总株数比分别为62.2%、92.6%、62.5%,为年轻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属稳定性种群;沙坝张家大沟种群缺失Ⅷ、Ⅹ级龄级的个体,近年仅更新2 株幼苗,种群处于衰退之中;东岔割漆沟、高桥上坝小沟种群龄级结构极不完整,是受人为严重干扰的种群。人为影响较小的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 Ⅲ型,在 Ⅰ龄级和Ⅶ龄级死亡率高,Ⅰ龄级死亡率高是种群内个体激烈竞争,Ⅶ龄级死亡率高是人为的强烈干扰,4 个庙台槭种群死亡曲线出现异常波动的龄级均存在人为干扰的因素,故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种群濒危的主因为长期人为协迫。【结论】小陇山林区6 个庙台槭种群恢复的有效途径为对李子白音、观音纸庙沟、党川冷水泉3 个稳定性种群加强保护,防止人为破坏,促进天然恢复;沙坝张家大沟、东岔割漆沟、高桥上坝小沟受人为严重干扰的种群应停止破坏,加强保护,进行回归引种扩大种群规模。

2019 Vol. 2 (2): 18-24 [摘要]( 3 HTML (1 KB)  PDF (2061 KB)  ( 653 )

乔月霞,刘 烽,谭来钱,陈 婷,毛海亚

【目的】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森林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森林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时相特征,导致了林地分类方法的复杂性。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林地信息提取和分类要“因地制宜”。【方法】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河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由于河南省属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林地分布、种类特征南北差异明显。本文首先基于河南林地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区域划分:暖温带林地、北亚热带林地。其次,基于研究区的特殊性,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多时相遥感数据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季节植被指数差的概念辅助进行林地类型分类。面向对象的方法能够避免传统基于像元分类方法的不足,综合考虑像元的光谱信息、对象的内部结构、纹理以及相邻对象之间的关联信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随后,基于不同分类方法分别对两个区域进行了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类型的划分,并在有林地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类型划分。最后,基于随机点及混淆矩阵理论对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总体精度为72.92%,能够满足大区域林地分类精度要求。【结果】分类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林地类型为阔叶林,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49.53%,整体分布不均衡,总体覆盖率较低,地域分异显著,不仅表现在南、北有“纬度地带性”差异,且内部林地类型镶嵌分布。【结论】基于面向对象的林地信息提取与分类技术流程,能够满足大区域作业的精度要求,也可作为温带与亚热带地区林地提取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对于季相节律性差异显著的林地类型分类效果较好,而灌木林、疏林、其他林均为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植被,在分辨遥感影像中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的差异不明显,容易造成这些类型的错分、混分,如何进一步提高这类林地类型的提取精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9 Vol. 2 (2): 25-33 [摘要]( 1 HTML (1 KB)  PDF (5944 KB)  ( 739 )

综合评述
樊宝敏,杨文娟,张德成

林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财富,作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一种新的类型,开始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林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对于传承我国林业历史文化,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现代林业的社会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确立林业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和认定标准,是林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有效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林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了林业文化遗产类型的三级分类体系,其中,一级分类包含林业物质文化遗产和林业非物质文化遗产2 种类型;二级分类包含古树群落、野生动物、经济林、花木、园林、山水名胜、林业设施、林业产品、林业文献、林业习俗、林业技术等11 种类型;三级分类包含若干种类型。上述类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在实际中可根据林业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进行归类。同时,鉴于林业文化遗产类型的多样性,为保证林业文化遗产的科学规范认定,本文将林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设定。提出了从古老性、独特性、人文性、有益性、濒危性五个方面认定林业文化遗产的共性标准,并分别就11 种林业文化遗产类型提出认定的个性标准。由于遗产认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保护,所以对不同类型遗产的古老性要求采取了灵活对待的办法,除大多类型要求须在百年以上外,也有一些类型如林业设施等可放宽到40 年以上。本文所制定的分类体系和认定标准将在今后的应用中逐步完善。

2019 Vol. 2 (2): 34-39 [摘要]( 2 HTML (1 KB)  PDF (913 KB)  ( 699 )

李少锋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木材供求矛盾突出,迫切需要营造速生优质人工林,加速木材品质性状遗传改良进程。木材形成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培育速生优质林木提供理论指导和原创技术,林木的次生生长包括维管组织形成、次生细胞壁形成及木质化、细胞程序化死亡、以及心材形成等过程。由于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转基因材料较难获取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突变体库,对林木木材形成的机制研究相对滞后。随着近20 年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应用,材性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揭示,例如发现了木聚糖乙酰化修饰存在乙酰化和去乙酰化过程,揭示了赤霉素调控纤维素合成的信号转导通路,解析了ILA1-IIP4-NAC 调控次生壁形成的信号转导通路,建立了木质素合成的新型系统生物学模型,从而有助于在木质素生物合成中提升木材应用性能。本文介绍了木材形成机理及转录调控网络、材性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并论述了次生生长与抗逆性状的平衡机制研究情况。这些研究进展不仅使人们对次生细胞壁的合成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木材形成的机制应用于材性遗传改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对未来基因功能研究可能运用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展望。

2019 Vol. 2 (2): 40-47 [摘要]( 6 HTML (1 KB)  PDF (5084 KB)  ( 946 )

王希刚,孙 璐,明英会,张雅奎,李 华,曾凡锁

偃松属于松科松属,五针松常绿灌木,又名爬地松、矮松等。偃松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被列为水土保持林,属于生态公益林中的重点树种,也是药用和食用的重要经济树种。由于自然火灾和人为的原因,偃松成为了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的濒危树种,是迫切需要保护的重点树种。为了保护我国偃松种质资源,为科技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偃松提供参考,进而推动偃松研究工作的进展,本文结合最新文献报道详述了偃松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与技术研究进展。催芽育苗技术:在室温贮藏、低温贮藏、低温混沙贮藏、自然条件雪藏和快速变温催芽等不同催芽方式中,低温混沙贮藏催芽效果最好,其次为自然条件雪藏,室温贮藏最次。无性繁殖技术:以偃松嫩枝为接穗,4 ~ 5年生樟子松为砧木,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成功;俄罗斯科学院使用偃松种子为外植体成功诱导了偃松的胚性 愈伤组织,并且通过植组织培养获得了完整的偃松苗;偃松扦插试验尚没有开展研究。引种试验:在伊春引种成功,母树已开始大量结实,可用于连年培育子代,扩大繁殖,并建立子一代母树林;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偃松引种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的偃松优良种源。促进结实技术:通过抚育和集约经营技术,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松籽产量30% 以上。偃松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加强偃松种质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着力建成优良的偃松母树林基地、种子园和采穗圃;努力探究偃松高效培育技术,提出促进偃松开花结实的配套措施;在加强常规育种的基础上,采用分子育种的方法,定向、高效、快速地遗传改良偃松的关键性状,加快偃松的育种进程。

2019 Vol. 2 (2): 48-53 [摘要]( 4 HTML (1 KB)  PDF (848 KB)  ( 966 )

高粉红,罗凤敏,高君亮,何丽君

野生花卉通常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的野生花卉资源十分丰富,加强野生花卉在城市园林造景和沙荒地造林绿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自然度,使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出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也可以增加沙荒地地表绿化面积,减轻土壤风蚀;同时,还可以产出大量的药材,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认为,人工种植和大力发展野生花卉在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火草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优良野生花卉,在我国西北、西南各省区均有天然分布。大火草叶片大、基生叶贴地生长、覆盖地表效果好;花色艳丽、姿态优美、花期较长;根茎所含化学成分多,药理作用良好;此外,大火草属于宿根植物、栽培简单、管理粗放、抗逆性强,一次种植后能够产生多年的效益。基于此,本文对大火草的生物学特征、药理作用与价值、栽培技术与管理3 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关于大火草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分析大火草今后的研究与发展前景,以期引起科研工作者与园林工作者对大火草的重视,也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大火草收集一定的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对今后大火草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9 Vol. 2 (2): 54-58 [摘要]( 1 HTML (1 KB)  PDF (9246 KB)  ( 469 )

研究简报
李聪聪,潘 彪

【目的】木材pH 值及缓冲容量是人造板生产施胶过程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pH 值及缓冲容量的大小可以确定不同施胶过程中的固化时间,从而为提高胶合质量,创造最佳的工艺条件提供依据。中山杉118 是落羽杉属种间杂交选育出的一种优良品系,为了更清楚了解优良无性系中山杉118 及其亲本落羽杉木材的心边材pH 值及缓冲容量之间的关系,揭示pH 值及缓冲容量在亲本与子代间的差异关系,从而为中山杉及落羽杉的开发、推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其更大范围的栽植推广以及人工林的集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H 计测定分析中山杉118 及其亲本落羽杉木材的心边材pH 值及缓冲容量。【结果】(1)优良无性系中山杉118 与亲本落羽杉木材心边材pH 大致在5.769 ~ 6.760 的弱酸范围内;(2)中山杉118 心边材pH 平均值大于落羽杉;(3)中山杉118 的心边材pH 差距大于落羽杉;(4)中山杉118 与落羽杉心边材酸缓冲容量大致在9.8 ml ~ 16.3 ml 范围,碱缓冲容量大致在6.5 ml ~ 12.3 ml 范围;(5)中山杉118 心材对酸的缓冲容量最大,中山杉118 边材对碱的缓冲容量最大,落羽杉心材对酸和对碱的缓冲容量分别为最小。【结论】中山杉118 及落羽杉pH 值均呈弱酸性,且中山杉118 心边材pH 平均值略大于落羽杉,在中山杉及落羽杉作为人造板的生产应用中,应略提高中山杉脲醛胶的酸性,从而增强胶合质量。中山杉118 对酸对碱的缓冲容量均大于落羽杉,即保持pH 值基本不变的性能优于亲本落羽杉。

2019 Vol. 2 (2): 59-64 [摘要]( 4 HTML (1 KB)  PDF (1138 KB)  ( 708 )